15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一、我国物流信息产业的发展对物流信息专业人才的需求
全球物流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物流信息产业已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战略性产业。党的十六大提出“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重大战略。在“十五”期间,信息产业作为我国第一支柱产业将以3倍于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的个人电脑普及率已达到每百人257台的水平,个人电脑的年销售量已超过900万台,已成为世界第三大个人电脑市场。我国互连网用户已达6800万,占世界第二位,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已达2572万台。总体上看,我国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具有快速发展的条件。
为加速推进物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信息产业“十五”规划提出,到2005年,全国将在信息产业领域投资1.7万亿元,其中用于信息化的投资总量将超过1万亿元。我国正在建设十多个国家级的大型信息系统,金关、金卡、金税、金桥等工程将带动各行各业信息化建设。随着我国加入WTO,全国各大企业都将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中型企业也将陆续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小型企业都将广泛开展计算机应用。近年来,国家正在大力推行电子政务,企业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化取得很大进展。“十五”期间,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社区信息化,教育信息化都将有很大的发展。
随着物流信息产业的发展,我国各级各类教育普遍重视物流信息技术教育。绝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都设立了物流管理的专业,建立了物流实验室,对非物流专业的学生也开设了相关的课程。教育部制订了职业学校的物流信息技术教育指导纲要,全国职业学校都将逐步开设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物流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为我国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人力资源。
1、物流信息和软件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2001年,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组织的一项调查表明(样本数为638家企业):对信息化效果满意的物流企业占总数的6%,较满意的物流企业占52%,不满意的物流企业占26%。也就是说,将近三分之一的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效果并不理想。许多具有21世纪先进网络的物流企业,却只有20世纪90年代的物流软件,80年代的应用。这里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物流企业普遍缺乏信息化人才,特别是既懂业务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2002年的物流企业信息化状况调查表明,这一状况有所改观,但未从根本上解决信息技术人才的供需矛盾。目前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现有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设施的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运用,比发达国家落后10-20年。除了少数发达地区外,广大地区的信息化水平还非常低。随着我国信息化向广大地区以及各行各业全面发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大批量进入企业,社区,机关,学校等各行各业,据初步测算,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百万人左右。实施信息化的关键在人才,在我国大规模地实现信息化,各行各业都需要大批的各个层次的物流专业人才。
2、物流软件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物流软件是计算机的灵魂,开发软件对于推进计算机应用具有关键作用,软件专业人才是信息技术人才的核心。如果我国没有自己的软件开发队伍,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国家的信息化就会完全受制于国外。近十年,由于政府高度重视,产业政策积极扶持以及应用市场的不断扩大,我国软件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02年的软件营业收入是十年前的25倍,年平均增长率超过了30%,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中增长最快的领域。预计2005年软件产业规模将达到2500亿元(2002年为1100亿元),软件出口将达到50亿美元(2002年为15亿美元)。
二、物流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现状。
我国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基本建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在整个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随着物流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物流信息技术成为热门职业。
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相对陈旧:总的来说,目前职业院校物流专业的课程体系,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的。但有些课程的内容只是普通学校课程的简化,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实用技能的训练相对不足。尤其是课程内容滞后于专业技术的更新与发展,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内容极少,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在职业技能培养方面,职业性法律法规,国际和国家标准,文档规范,安全性措施,维护管理经验等重要内容基本上没有进入教学,对职业素质的教育(如开拓精神,市场观念,管理技巧,团队精神,应变能力等)尚没有得到全面的实施。现有课程体系存在以上问题,与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相脱节,导致该专业毕业的学生很少能适应物流IT行业工作。
在教学方法方面,虽然物流信息技术与系统原始的教学方法基本上采用了理论与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法,但对学生职业技能以及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相对不足。社会需求的物流信息技术与系统应用型人才都强调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按传统方法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
由于职业教育招生困难,导致生源的整体素质要比过去有所降低。有些学生文化基础素质较低,学习的自觉性比较差。但客观的分析之,并不是这批学生没有能力,而是需要有适合他们学习的课程和教学方法,要增强教材和教学方法的趣味性,给予学生更多动手的机会,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在实际访谈调研中人们发现,这批学生对于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很感兴趣,并且能够很好地掌握。对于工具类的课程,学生的接受能力比较强。三,对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专业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建议。
三、教材开发与更新
建立校本教材开发体系,在学校主管部门的组织下,充分调动学校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共同开发实用性强,适合中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校本教材如:奥派物流实训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使其具备实践性,系统性和前瞻性的特点。应该丰富物流信息系统校本教材的形态,包括教学大纲,教材授课演示文稿等。按照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以及就业市场需求变化情况,应及时更新教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