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管理实务项目教程》课程评价体系

发布时间:2016-04-19 查看数0

《仓储管理实务项目教程》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作为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职业学校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所构建的各学科和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系统。专业课程是专业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置合理与否,质量的高低,实施是否有效,都直接关系到专门人才的培养质量。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培养技术应用型实用人才,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与高校、普通中学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中职学校专业课程较之高校专业课程更简单、更实用、更面向操作实际。因而,其评价体系也必定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指导思想

依据专业课程标准,全面综合评价;评价方式多样,评价主体多元;立足过程评价,定性定量结合;关注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发展。

二、评价内容

1、全面评价学生的职业素养。不仅关注理论和技能成绩,而且关注多方面的潜能和特质的发展,尤其是基础能力、通用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过程、学习方法、情感体验。用三维目标,进行综合评价。

2、职业资格证书及其它社会等级考核评价

3、评价学生职业素质、职业态度、职业道德的养成。

三、评价方式

1、坚持全面评价。成绩评价侧重解决知识与能力的评价;过程与方法、职业素养的评价,提倡通过教学观察、访谈、成长记录等多种方法,来了解和评价学生。

2、立足过程评价。把学习过程分解为多个环节、多个阶段、多个因素,采取多元结合的方法评价每位学生全过程的学习。过程评价表格如下:

             仓储与配送实验过程评价表

以叉车训练为例:

考评人

***

被考评人

***

考评地点

现代物流实训中心

考评项目

叉车训练(直行与后退)

考评标准

内容

分值/

实际得分

叉车基础知识的掌握

30


技能掌握

50


实习态度

20


   

100



3、重视发展性评价。教师要从专业课程的始点、过程和终端多方面关注每个学生,淡化评比与排队,通过纵向比较,从发展、变化、进步的角度评价每个学生学习的多样化过程。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

4、采用激励性评价。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对学生在学习过程和实习过程的所有表现和态度,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

5、提倡多次评价。当学生在某一阶段、某一此测评、某一词技能测试中表现不理想时,允许学生多次尝试。教师应推迟判断,重新评价,把学生表现好的一面写入评语、评定,使每一位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领略成功的喜悦。

6、职业资格证书及其它社会等级考核评价

以各班考出不同等级的人数占班级总人数的百分比为基数,再按不同等级的比重分别选定权数。

四、评价主体

努力从单一评价转向多维度评价,逐步从教师评价转向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逐渐强化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突出评价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评价操作

1、自评。每次测试、实验、考核后,每位学生要针对自己专业学习的理论、实践、技能、表现、态度等,作出自评。

2、互评。各种测试后,小组在本组成员自评的基础上,对每位组员开展互评。写出互评评语,评成长进步,提改进建议。

3、师评。教师既要重视平时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的各种形式的评价,又要注重过程性的态度、表现和行为。

4、评语评价。

1)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的评语,都要针对上述的“评价内容”,依据生学习实践过程性的表现,抓住有代表性的事实,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2)“评语”既要指出学生的发展进步,又要提出改进建议。

3)评价要宽容,要沟通,要让被评价者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的结果,充分发挥评价的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记录成长、积极导向的功能。

4)评语要作客观描述,语言应以激励、表扬、认同、理解等积极评价为主。

5)要从整体进行评价,要重视每个学生专业学习的发展、变化和进步。

五、评价呈现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兼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评价结果与家长见面、沟通、交流、反馈。

六、评价反馈

每一位学生都要依据仓储与配送专业课程目标,借鉴小组、家长、教师对自己提出的改进建议,制订出下学期促进自身发展的、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



3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清凉门大街嫩江路36号 | TEL:025-86655216/025-83328633 | ICP备案:苏ICP备15003192号